所以勃艮第酒在最近一两年逐渐地成为欧美高级品酒会上的宠儿。收藏家们把本来只有10%的勃艮第酒收藏空间,悄悄地想办法增加10个百分比的容量。可以断言的是,最近10年将是顶级勃艮第酒的投资黄金期。
在勃艮第酒荣景可待之今日,一般葡萄酒的消费者却很难买到优良的勃艮第酒。在中国大陆情况更是严重。以中国台湾为例,尽管引进顶级葡萄酒已超过20年,到处都有质量甚高的专卖店,爱上勃艮第美酒的品酒人士也不在少数,但是总有一瓶难求的现象,
勃艮第酒的症结乃在于复杂。众多小园的信息可能因为酒农不谙英语,没有向外宣扬的机会,而每个小园每年产量不定、质量与价钱的浮动,都没有办法让台湾的消费者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取得订购的信息。但是,幸亏台湾在近10年内陆续有一些在法国学习酿酒或品酒的青年回来,投身到酒的进口与销售行业,很快地弥补了信息不足的窘境。我每次到台北一两家新开张的酒坊去逛逛,每次都看到这些精通法文的年轻朋友忙着将新到达的信息译成中文,E-mail给固定的消费者。所以幸运的台湾美酒客,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以合理的价钱订购勃艮第小农以及小的酿酒公司所生产的美酒。这在10年前的台湾,是不可想象的。
台湾的情形说明了一个要让勃艮第酒落地生根所不可或缺的要件:伏秀的进口商。勃艮第酒的酿酒者没有本事或是意愿,把他们的佳酿推广、贩卖到外邦去。所以只好靠外来的消费者进去寻找。特别是属于顶级价位,一般品酒者可能无力负担,而消费得起的金字塔顶端消费者,也没有那么多闲工夫来区分与消化这些信息。因此能把复杂信息简单化、迅速化的专业酒商,是推广勃艮第酒不可或缺的中介。今天在台湾能够对顶级勃艮第酒如数家珍的品赏家与收藏家,据我所识者,几乎没有一位不是日理万机,忙得不可开交,便是靠着几位专业酒商,随时转达最新的信息。因此,酒商造就了顶级的收藏家,也带动了整个勃艮第酒的进口、品赏机会。所以我建议想要踏入勃艮第酒欣赏领城的爱好者,一定要花下功夫阅读相关书籍,但更重要的是要和有研究、有经验的酒商保持良好与密切的关系,才有办法在合理价钱的前提下,获得品赏勃艮第美酒的机会。
当然,勃艮第酒买卖也是商业的一环,勃艮第酒因为名气代表社会的品位与身份,而对勃艮第酒的区分,也以地方作为界分标准。顶级酒及一级酒也都是以酒区来作区分,也因此一款列入顶级酒区的勃艮第酒,可能分属数十个的酒庄来生产,同样可以挂着顶级酒的招牌,但质量却有绝大的差异。以鼎鼎大名的伏旧园(Vougeot)为例,便共有72个小酒庄。然而这些顶级酒动辄一两百美元一瓶,但名实不符的例子也常发生。
无论如何,勃艮第酒绝对是迷人的。以酿造红酒的黑比诺葡萄而言,尽管全世界都移植了黑比诺,由新西兰到美国俄勒冈州都可酿出不错的黑比诺酒,但都无法和勃艮第一较高下。以新酿的勃艮第酒而论,鲜艳的桃红色,可飘起极为突出的果香,微酸而有水蜜桃的香气。我在不久前品过一瓶由著名的“杜卡匹”(Dugat-Py)酒庄酿造的乡村酒,马上给进口商打了电话,抢购下来最后的一籍!
成熟后的勃艮第酒,那更是精彩万分:由先前的艳桃红色,转为淡淡的砖红色;果香也由浓烈的水蜜桃香转为熟透的梅子香,也可以闻到当归等中药昧,十分高难。至于勃艮第的白酒,当然也是白酒中的翘楚,也是能让霞多丽的滋味发展到最高层次的酒品。但是勃艮第的白酒也是质量最脆弱者,如果保存环境稍有差池,很快就会氧化,一大把银子以及长年来的期待便一下子落空。我还记得在3年前批刚过完生日不久,与刘致新社长在半岛酒店共进晚宴。那晚点了一瓶1997年份的巴达-蒙哈榭(Batard Montrachet),但我忘了哪个酒庄,好像是Joseph Drouhin,开瓶后立刻发现已经过度氧化。我们请侍酒师再试开一瓶,结果还是坏了。连半岛酒店这个香港最顶级的酒店都无法提供让巴达-蒙哈榭能够安静陈年的环境,其他不专业或半专业的酒窖,其情形就更不让人乐观了。
也因此,当我从香港返回后,立刻劝我的老友蔡荣泰兄把他当年搜集的勃艮第白酒悉数尽快喝掉。果不其然,几款著名的勃艮第白酒全部都在氧化的边缘。我也真正地体会到为什么国际的热钱只炒勃艮第红酒而舍弃勃艮第白酒。我相信,这一批高竿的“炒红”国际热钱操手,一定也都是彻彻底底的勃艮第酒迷吧!
上帝之意罗纳河谷村庄级干红葡萄酒(Plan de Dieu Cotes du Rhone Villages)
酒圈: ¥
会员:¥¥189元
香波城堡圣爱美隆产区干红葡萄酒(Chateau Cotes De Chambeau 2015)
酒圈: ¥
会员:¥¥1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