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6日晚,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大阪大学特任教授坂口志文(74岁)等三人。
坂口教授因发现并定义了抑制过度免疫反应的“调节性T细胞(Tregs)”而获奖。这不仅仅是日本科学界的盛事,更是人类对免疫系统认知的一次飞跃。坂口教授发现的“调节性T细胞”,就像人体免疫系统的“刹车”,帮助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能抑制过度反应,避免自身免疫错误攻击人体自身组织器官。这项发现,不仅颠覆了免疫学的传统认知,还为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和器官移植等领域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当年坂口志文考入京都大学医学部。大学时代,他对病理学着迷,尤其对自身免疫疾病感兴趣。那时,京都大学正值学园纷争,秩序尚未重建,坂口途退学,转去爱知县癌症中心做无薪研究生。为了生计,他每周几晚在医院值班,剩下的时间钻研免疫。1983年,坂口志文获得博士学位后,赴美留学,辗转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四家研究所。那是艰苦的日子,他像“乌冬面一样迟钝”的性格,让他不受外界干扰,专注研究。1985年,在美国留学期间,他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如果移除某些T细胞,自身免疫疾病就会发作。这让他提出“免疫抑制细胞”的假设,当时学界主流认为免疫只负责攻击,不存在“刹车”细胞,他的观点被视为异端。
坂口志文的核心贡献,是发现“调节性T细胞”。免疫系统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后者以T细胞为主。T细胞包括帮手T细胞(指挥攻击)、杀手T细胞(直接消灭异物)。但如果免疫过度,会攻击自身,导致关节风湿、1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疾病。坂口发现,T细胞中约10%是“调节性T细胞”,它像巡逻队,抑制异常反应,确保“自我”不被误伤。这被誉为“免疫学最后的大发现”,因为它揭示了免疫的“平衡”机制:攻击与抑制的双向调控。
免疫类的抗癌药物作为最前沿的抗癌手段,其使用,大大受制于人体免疫系统对于免疫类药物过度反应,这些过度反应表现为心肺功能的极大影响,使得免疫治疗不得不终止。而这些过度反应,就是由调节性T细胞驱动,如果完全掌握了调节性T细胞的工作机制,那么各类免疫类治癌药物的药效将会得到极大提升,因此说坂口教授的发现使得人类有望在20年内最后攻克癌症。
这项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远超基础科学。首先,在自身免疫疾病治疗上,增强T细胞能“刹车”过度免疫。目前,欧美已开展临床试验:从患者体内提取细胞,转化为T细胞后回输,针对1型糖尿病、肝炎、重症皮肤病。坂口团队与中外制药公司合作,解明Foxp3蛋白机制,使T细胞更稳定,炎症环境中不失效。这可能实现个性化医疗,副作用远低于传统免疫抑制剂,后者会削弱整体免疫,导致感染风险。
其在癌症治疗上的应用更令人振奋。癌症细胞会伪装“自我”,吸引T细胞聚集,抑制免疫攻击。坂口的研究表明,减少肿瘤周边的T细胞,相当于接触癌症的伪装,让杀手T细胞“解锁”,猛攻癌细胞。目前,日本从2022年起开展抗体药临床试验。坂口教授预测,结合现有免疫疗法(如PD-1抑制剂),治愈率可从30%升至50-60%。20年内,癌症将不再是可怕疾病。此外,在器官移植中,T细胞能针对性抑制排斥反应,而不影响整体免疫,避免感染症。
更广义上,坂口教授的这项发现革新了免疫学范式。从前,免疫被视为“一刀切”的攻击系统。如今,它是精密网络,平衡是关键。坂口教授强调:“免疫太强或太弱都麻烦,T细胞能让调控如手臂般自由灵活。”这不只医学生物,还影响哲学思考:生命如何在矛盾中求存?现代人过洁环境导致过敏增加,正是免疫未“锻炼”所致。坂口教授建议,多接触自然,增强免疫韧性。他的研究,还催生了光免疫疗法等创新,已在日本临床应用。